一個孩子參加高考,牽動全家人的心。每年高考,守在場外的家長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鄒麟 攝記者 岳霞 實習生 韓雪 梁觀蘭
  前日,2014年高考正式落下大幕,閱卷和招生工作即將啟動。而關於“高考”的話題,這兩天繼續引髮網上網下人們的熱議。截至昨日下午4時,“2014高考”熱門話題在微博上已經有4.7億次的討論量。
  “恢復高考第一年1977年的語文和英語試卷,看看你能得多少分?”網上曬出1977年高考的語文和英語試卷,引發了一場集體懷舊;“大佬”們的高考“考砸史”被網民拉出來遛遛,就為佐證一句給高考生的話:莫以高考成敗論英雄;當然,最搞怪最有趣的是,各地網友“描繪”的本地高考試題,讓緊張了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考生,不由得輕鬆一笑。
  是苦是甜,個中滋味,這場在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或多或少留下烙印的高考的意義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。不過,這句話肯定是真理——孩子,考砸了,咱別怕。
  感嘆篇
  90後網友稱1977年試卷簡單
  親歷者說那是真正的“裸考”
  “給‘對待同志要象春天般溫暖’這句話註音(3分)”、“什麼叫擬人手法,舉出一例(4分)”、“分析多層複句的層次關係: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,所以,我們如果有缺點,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。(3分)”、“作文60分,在‘在沸騰的日子里’和‘談青年時代’二題中選其一”……看著1977年北京語文高考試卷中的試題,90後小伙伴們表示“驚獃了”,紛紛吐槽當年的試題和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過簡單,感嘆“實在是太容易了,我能考滿分”、“我要是在1977年高考就能考上清華北大了”……
  不過,真正經歷過當年高考的人則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反駁年輕人的“錯誤觀點”。網友“清清草原”感慨地說:“記憶猶新!整天都在學工學農的學生,沒有文化知識,連英語26個字母都認不全,何談題目簡單。那代人就是這樣走過的青春!”
  經歷過1977年高考的人都知道,除了極少數幸運的人,大部分人都是真正意義上的“裸考”,有的人更是從田野里把泥腿拔出來,披星戴月走了一晚上,才從農村趕到縣城的高考考場參加考試。
  長沙一學校退休老師符真高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。當時,1951年出生的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,為了養活一家人,他在鄉下走村串戶給人畫像。“我媽媽聽到高考報名的消息,就到處找我。那時候沒有電話,只有一個村一個村地打聽,找到半夜,才在我借宿的一個農家找到我。我連夜趕到縣裡去報名。”那年高考,符真高的語文、數學都拿了高分,英語卻打了0分,所幸的是,他仍然被湖南師大錄取,成了一名27歲的大學新生,“我們那屆,年紀最大的36歲,最小的17歲,年齡差距相當大。”
  勵志篇
  網友扒出“大佬”們高考囧事
  給高考生端上一碗心靈雞湯
  這幾天,網絡上掀起的高考討論熱潮中,不乏網友扒出來的各種名人高考故事——
  馬雲,三次參加高考,1982年第一次高考時,數學只考1分;
  俞敏洪,三次參加高考,第一次英語只考了33分,第二次55分,但第三次40分鐘交卷考了95分;
  李彥宏,一度迷上戲曲,但後來成為當地高考狀元;
  馬化騰,放棄天文夢,選擇了計算機;
  ……
  字裡行間,你應該很容易就能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思想:“輸一次不算什麼,成功源於堅持。”這當然很勵志,絕對是原汁原味的雞湯。
  這些年來,每年高考或放榜之後,總有一些年輕的生命因為承受不了大考失利的壓力而選擇輕生,釀成悲劇。因此,這樣的雞湯也許來得正是時候:如今取得成功的人,他們的高考並非全都一帆風順,就算輸了這一次,你依然擁有整個未來。
  7年前高考失利只錄到衡陽一所二本醫學院的長沙妹子苗苗,今年考上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博士,並被公派到美國一所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,有望拿到中美雙博士。在苗苗看來,她只是沒在乎偶爾的一次失誤,而是堅持做好自己的優秀,就像中國一句老話:是金子,到哪裡都會發光。
  搞怪篇
  90後推出地方版“高考試題”
  雖然另類但是非常“接地氣”
  關於“高考”,每年都有數不清的談資。今年高考開始之前,就有網友開始“預測”高考第一天的新聞:“考生遭遇堵車求助警察叔叔,最終在開考前一分鐘抵達考場”、“考生遺失准考證,眾人愛心接力送達考場”、“營養專家推出考生專用食譜”、“全民吐槽高考作文題”……當然,這是網友們的“惡搞”,但其中有很多也確實變成了事實,成為高考期間人們熱議的話題。
  前幾天,有人在知乎網上提問“內蒙古高考要考騎馬射箭嗎”,立馬引發關註。90後網友們紛紛熱切地“描繪”起自己所在省份的“另類高考”。
  內蒙古的網友表示:“馬,一定要是未馴服烈馬。不加馬鞍,20分鐘內馴服只是及格線,滿分150分是馴服後跑兩千米到達終點。射箭,草地上每隔數米有塊箭靶,90米及格,150米滿分。”
  來自四川的網友跟帖說:“四川高考就考打麻將,五毛錢一把不翻番。高考打一天,專科線是贏五十,本科線一百,贏三百塊上重點,五百塊進清華北大。”
  雲南的網友不甘落後:“我們雲南就騎大象去高考,這一關不好過。最可恨的是,錄取通知書必須要用自己養的鷹去取。”
  黑龍江的網友說:“高考考的是打獵。考試之前一人發把獵刀,找個原始森林鑽進去。3天時間,打到東北虎的直接本碩博連讀;打到一隻狗熊就是一本;打到一隻野豬就是二本;打到兔子的只能讀專科。”
  長沙網友則表示很為難:“是不是要學會炸臭乾子,才能過一本線呢?”
  90後網友口中的這些高考內容雖然搞怪、好笑,但無一不體現了自己所在省份的風俗習慣、人文特點和悠久歷史等。你還別不信,如此接地氣的高考,沒准將來真會變成一個題目,出現在高考試卷中。
  分析
  高考為何會成為每年的“國民話題”
  雖然今年全國參加高考的考生只有900多萬,卻有上億人圍著考生在轉,在高考期間忙得暈頭轉向。他們中間,有考生家長、學校老師,還有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和關註高考的人們。而參與“高考”這個話題討論的,更是囊括了全國上下幾乎所有的人。在這幾天人們的談話中,在QQ、微博和論壇等網絡上,“高考”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,光是在微博上,到昨日就已經有4.7億次的討論量。
  對此,中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馬曉虹表示,不管時代如何變化,至少如今高考仍然是大部分中國人必須要經歷的人生轉折點。也許,現在高考的結果已經不是左右一個人今後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,但它作為“第一國考”的地位仍然牢牢不可撼動,每個人都必定會經受或者即將經受它的考驗。
  “為它奮鬥過,為它激動過,可能也為它哭過笑過,只要是經歷過的人,就必定會有和高考聯繫在一起的青春故事。”中國教育學會語文教學法專業委員會理事、長沙教育學院師訓處主任馮輝梅表示,或許,這就是“高考”作為“國民話題”,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一再被人們拿出來作為談資的理由。
  而網友“皓哥用心過好每一天”在微博上說:“高考話題娛樂化未必不是一件好事,這說明社會正用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,而非一味對留傳千年的科舉制度妄加指責。作為學子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,高考始終固守公平公開公正的底線,從而成為許多普通人藉以改變人生的重要工具。”  (原標題:“大佬”們也有高考囧事孩子,就算考砸了也別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tpttib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